免费下载(点击文字下载)
9787532181834《企鹅哲学史》(英)A.C.格雷林.pdf
内容简介 · · · · · ·
A.C.格雷林教授以洗练、精确、睿智的笔法,指引读者穿越横跨东西、纵贯2500余年的思想丛林。《企鹅哲学史》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脉络,又续写了自杜威以降、20世纪下半叶直到今天的哲学版图与前沿思考。
尽管自己身处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但格雷林对欧陆思想的了解和介绍同样清晰深刻。此外,他还大胆地将印度、中国、波斯、非洲等传统上游离于西方哲学主流话语之外的思想也纳入哲学史的视野。在格雷林笔下,哲学史不再是冷僻艰涩的苦旅,他的“铁口直断”让人不再迷惑于传统哲学教材的曲折论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各个更为专精的哲学分支的大门。
★ 《企鹅哲学史》不仅值得购买,而且值得在书中随处勾划、折角。对于一部学术著作,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迈克尔·迪尔达(Michael Dirda),《华盛顿邮报》
★ 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是针对那些试图忘记、甚至想毁灭思想遗产的自我仇恨文化的解毒剂。我们很容易将当下的狭隘关注与真正恒久重要的东西混为一谈。格雷林提醒我们:哲学是持久的,它的过去并不遥远。事实上,它将继续以它的方式与我们相伴。
——约翰·卡格(John Kaag),《攀登尼采:关于成为你自己》(Hiking with Nietzsche: On Becoming Who You Are)的作者
★ 在这份全面的哲学史调查报告中,格雷林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印象深刻、包罗万象的伟大思想与思想家的清单......也许格雷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对复杂思想进行分类、对比和澄清的能力。这本佳作是如此优雅、清晰、精确,无疑是任何“研究思想的严肃学子”所不可错过的宝藏。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企鹅哲学史》(上卷)以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为起点,一路穿行过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最终将脚步停留在了世纪末的尼采、布拉德雷与杜威。上卷以哲学史的时序为轴,伟大的哲人、纷繁的学派、涌动的思潮、冲破思想桎梏、颠覆旧学的创新思想者们在原本恢弘却又混沌的思想画卷中渐次浮现,在作者提要钩玄的笔下,深邃幽隐、盘根错节的哲人哲思显得明快畅达。
《企鹅哲学史》(下卷)主要书写19世纪末之后的哲学思想。由于分析哲学的兴起,下卷按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分庭抗礼的哲学史发展态势,以平行结构逐一解析两套体系的思想发展历程。无论是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欧陆哲学权威巨擘,还是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这样的分析哲学执牛耳者,都在作者的娓娓道来间变得面目清晰。此外,本卷视野还兼及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非洲等地区的哲学传统,勾勒出迥异于欧美传统的、异质文明的哲学视域。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A.C. 格雷林,英国哲学家、“新人文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会长,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他还是欧洲非常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经常为《卫报》《观察家》《星期日泰晤士报》《经济学人》等媒体撰稿,并广泛参与制作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节目。于2015年获得伯特兰•罗素奖,2017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译者简介
赵英男,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20),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14)与社会学双学士(2014),研究领域为比较法和西方法哲学。
张瀚天,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硕士(2019),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18)、法学学士(2016)。
目录 · · · · · ·
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 古代哲学
柏拉图之前的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和罗马哲学
中世纪哲学
奥古斯丁
波爱修斯
安瑟伦
第二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哲学
阿伯拉尔
阿奎那
罗杰·培根
邓斯·司各脱
奥卡姆的威廉
文艺复兴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柏拉图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部分 现代哲学
现代思想的兴起
弗朗西斯·培根
笛卡尔
霍布斯
巴鲁赫·斯宾诺莎
洛克
贝克莱
莱布尼茨
休谟
卢梭
康德
18 世纪启蒙运动
19 世纪的哲学
边沁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叔本华
实证主义
密尔
马克思
尼采
观念论
实用主义
第四部分 20 世纪哲学
分析哲学
罗素
弗雷格
摩尔
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卡尔纳普
蒯因
波普尔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日常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心灵哲学
伦理学
政治哲学
女性主义哲学
欧陆哲学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梅洛—庞蒂
萨特
伽达默尔
利科
德勒兹
德里达
欧陆思想:落选者沙龙
第五部分 印度、中国、阿拉伯-波斯 以及非洲哲学
印度哲学
中国哲学
阿拉伯-波斯哲学
非洲哲学
结语
附录:逻辑学概要
非形式逻辑的谬误
哲学家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评论留言